3
现在来说说庄子。
当我们说到道家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常常是老子,然后就是庄子。关于老子,在视角法则(十)的解析中对“为道”三个阶段的阐述,即是以老子《道德经》思想为基础的。下面说说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
先说明一点,如果对中国古代“视角学大师”进行排名的话,在笔者心中,庄子的地位无人可比,当仁不让排名第一。可以这样说,要学习东方视角学智慧,《金刚经》《道德经》《庄子》都是最好的教材,其中《庄子》最有代表性。
在《庄子》中,能够体现视角智慧的句子随处可见,姑且摘录几句供大家欣赏。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至乐》
4)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庄子·秋水》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
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齐物论》
8)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9)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
1o)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
《庄子》为何能够逾千载而光芒不减?以其视角之迈、越、绝也!其中最能体现其越精神与越智慧的篇章,为历来皆推崇之《齐物论》《逍遥游》等篇。
这些篇章的确光辉璀璨,亘绝千古,不过笔者打算从另一些人们较少论及的文字中选取两段,来解析庄子其独特的“通达之道”——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内篇·应帝王》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外篇·天道》
这两段内容,一段选自外篇,一段选自内篇。关于内篇与外篇的关系,唐代学者成玄英在《庄子注疏·序》中写道:“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事虽彰着,非理不通;理既幽微,非事莫显。”刚好这两段内容都是谈“心镜”或“镜心”的,一为理,一为事,理事合一,圆融无碍。
先说理。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何为至人?至人,是指智慧达到了至高无上境界之人。以视角学语言来说,就是其视角已经实现了终极越,达到了无限自由的人。这样的人是怎样的呢?至人之用心若镜,其“心-视角”就像一面明镜一样,不将不迎,不念过去,不慕未来,应而不藏,应则当下即应,藏则不留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因此能够明察万象而不被其染,明照万物而不被其伤。何为物?所有一切世界以及世界中的所有一切人事物,皆为物也。物者,万物也,物象也,事相也。
用视角学语言来表述,心即是“心-视角”,物即是“视界-世界”。用心若镜,即是如镜之视角。若、如,皆比喻意,不可执实。心,本无形体,本无实质。视角亦如是。用心若镜,用,即是妙用,此用为越智慧之用,为越视角之用。此越智慧之视角,若镜之明照之性,只是明察、明觉、明照,而卓然独立,了无挂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国风世界打造女团盛世 宋瑜昱晗 慕之月穆青云 在无限高校当BOSS 影帝他总想亲我 [星铁]第一游戏制作人 沈小南顾亦北 万人迷手握人设扩容器(快穿) 穿成寡妇后全村人瑟瑟发抖 病娇世界求生指南 渡云川(女师男徒) 若我年少有为(双重生) 重生后怀了前未婚夫的崽 昭昭秦琰 轻烟绕玉珩 离朕皇陵远亿点 忘川渡 江湖那群爹[综武侠] 缚春娇 尊上,灵植还结算吗
反派a老子有钱陆三生陆某是你祖宗。反派b老子有人陆三生陆某是你祖宗。反派c老子有门派撑腰陆三生陆某是你祖宗。众反派能不能别再说祖宗的事了陆三生沉思了一下,淡淡开口...
本是普通大学生的郑乾,无意中淘到一个二手山寨手机,当他打开手机发现微信竟然可以连接地府朋友圈的时候,他觉得这个世界变格外的美好腹黑萝莉,火辣御姐,清纯学妹,妖媚少妇在他的生活中来来又去去,去去再...
一觉醒来就发现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自己穿成了未成年,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岁,据说还有了一个小萝卜头的未婚夫,而带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还没开始生活就发现自己原来是穿到了之前看过的一本小说里,而自己的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