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汉半两是西汉前期通行的圆形方孔铸币,基于圜钱(圆形圆孔钱)改造而成。它在历史上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榆荚半两:汉高祖时减重“秦半两”铸行的小型半两,体轻肉薄,状如榆荚。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间私铸的钱绝大多数都不到三铢。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
八铢半两:吕后当政时期因钱轻物贵而改铸,重八铢,是汉半两中规格最大的一种。其特征是体大肉薄、背平无文,钱文书体扁平,已经有隶书的趋向,钱直径28-32厘米,重48-55克,制作也较整齐。但此钱行用不久,大多被商人私自熔化,改铸为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不得不停铸而改行“五分钱”。
四铢半两:汉文帝时改铸,简称“四铢钱”,是汉半两中使用最长的一种,共流通4o年。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文景时期铸钱致富最突出的有吴王刘濞和财过王者的大夫邓通,一时间“吴邓氏钱布行天下”。
汉半两钱前前后后铸行过五次。刘邦时期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吕后时期铸行过八铢半两和五分钱。汉文帝时铸行四铢半两。景帝在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颁布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的法令,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西汉政府才初步控制了铸币权。
汉半两最终在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被五铢钱替代。汉半两在今甘肃天水、平凉、庆阳、兰州等地汉墓和窖藏中多有出土,青海民乐、宁夏中卫、新疆奇台等地也有出土,说明西汉前期汉半两在甘、宁、青、新西北地区流通范围较广。
以下是一七律赞《汉半两:历史的见证与经济的印记》
《赞汉半两》
半两钱文岁月长,方圆形制载沧桑。
秦亡汉继仍沿用,币改铢分各有章。
榆荚轻盈通市井,八铢厚重显端庄。
四铢规范传千古,见证兴衰经济昌。
联“半两钱文岁月长,方圆形制载沧桑”,描绘了汉半两钱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圆形方孔的形制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见证了无数的历史风云。
颔联“秦亡汉继仍沿用,币改铢分各有章”,指出秦朝灭亡后汉朝继续使用半两钱,并且在铢数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状况。
颈联“榆荚轻盈通市井,八铢厚重显端庄”,分别描述了榆荚半两的轻盈小巧,在市井中流通的情景,以及八铢半两相对厚重,展现出的端庄形态,体现出不同类型汉半两的独特之处。
尾联“四铢规范传千古,见证兴衰经济昌”,强调四铢半两的规范标准,它长久地流传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也见证了西汉时期经济的兴衰起伏与繁荣昌盛,突出了汉半两的历史价值和经济意义。
这七律通过对汉半两的历史演变、形制特点以及经济意义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汉半两这一历史货币的赞美之情,展现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个人喜好对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或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和建议。
以下是一篇关于“深度解析汉半两”的文章:
《汉半两:历史的见证与经济的印记》
汉半两,作为西汉前期通行的圆形方孔铸币,在中国货币展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经济交易的媒介,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汉半两是在秦朝半两钱的基础上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将半两钱推广到全国,成为最早的统一货币。然而,秦末汉初,社会动荡,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货币制度也随之生变化。
汉初,政府财政困难,刘邦下令民间可私铸半两钱,这导致了币制的混乱。民间所铸的半两钱既小且劣,轻重不一,有的甚至轻到一铢以下,因其形如榆荚,被称为“榆荚半两”。这种钱穿孔极大,钱文“半两”制作粗劣,法定重量仅为三铢(约21克),但实际上民间私铸的很多钱都远远达不到这个重量。
吕后当政时期,鉴于钱轻物贵,对货币进行了改革。她于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铸行“八铢半两”。这种八铢重的半两钱,把减重较少的半两定为铸行货币的标准,比当时的“榆荚钱”增加了五铢重。汉八铢半两的特征较为明显,体大肉薄、背平无文,钱文书体扁平,已经有隶书的趋向,钱直径在28-32厘米,重48-55克,是汉半两中规格最大的一种。不过,此钱行用不久,大多被商人私自熔化,改铸为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吕后不得不停铸八铢半两,改行“五分钱”。“五分钱”实际重量只有24铢,仅是秦半两的五分之一,是汉初“荚钱”的再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四合院:穿越傻柱,开局渣父跑路 在火焰中寻找记忆 民工也风流 总裁,偷你一个宝宝! 九仙图 废材又怎样?我锻体成圣! 枫叶红了 诡海求生,什么女船员呀,是祂们 总裁他总想抢我拔丝地瓜 九灵天尊 爆萌网游:大神,宠宠宠! 三老师你出歌慢点,我们还要吃饭 真的疯!假的癫!疯癫的她镇全家 古月长兴 天龙剑尊 种地吧等一个晴天 白眼的王座之路 大梦江湖之剑圣再现 星辰神体诀 快穿:娇软宿主又把反派撩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