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文学

第111章 全始全终功成行满见真如(第1页)

陈家庄,全始全终

祖师他老人家慈悲怜悯世人根性迷钝,担心他们没有足够的把握,到了关键的修行之处就会惊慌疑虑,所以这一篇章是从实实在在的层面上来接引众生的,让众生能够脚踏实地地修行,从而避免产生怀疑、畏惧和退缩的心理。

那“凌云渡”、“独木桥”、“无底船”,可以说是极其危险、极其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说这是脚踏实地呢?如果在这个关键的地方不把其中的主旨揭示出来,就会担心当年祖师创制金丹的心意无法传承下去,祖师普度世人的心意最终也无法流传。这样就会导致平庸和见识浅薄的人在茫茫苦海中找不到可以落脚的地方;那些凡夫俗子在无尽的轮回中没有出头之日。那些学习佛法、参禅打坐的人,就如同磨砖成镜一样,最终不会有任何成果;那些学习修仙、追求大道的人,就像画饼充饥一样,没有任何实际的效果;那些学习圣人之道、追求尽性的人,就像在闪电中穿针一样,轻易地就当面错过了机缘。其实都不如这“凌云渡”、“独木桥”、“无底船”所代表的正路,这才是真正脚踏实地的道路。

“人的最大忧患,在于我们有这个肉身;如果我们没有肉身,又还有什么忧患呢!”大概是人有了肉身就会有忧患,想要免除这大的忧患,不如去体悟那至高无上的大道;想要体悟那至高无上的大道,不如去明白自己的本心。心,是道的本体;道,是心的运用。人如果能够观察自己的心、审视自己的本性,那么就能达到内心的圆明,自然映照万物,无为的作用就自然形成;不需要刻意去作为,就能瞬间超越到彼岸;所有的外在表象都能立刻脱离,纤尘都不会沾染;肉身不能拖累其本性,外在的环境不能扰乱其本真,那么一切大的忧患,哪里还能成为忧患呢!这是那些上智达人的境界,他们的本体没有亏损,心就像明亮的镜子,镜子映照万物但不收纳万物,随机应变地应对事物,与万物和谐但不倡导什么,所以能够战胜外物而自身没有损伤,这就是无上至真的妙道啊!无奈世人根性迷钝,迷失了本来的自己,执着于这个肉身,厌恶死亡、喜欢生存,所以最终很难领悟和印证大道。黄老(黄帝和老子)怜悯人们的贪婪执着,于是就用修身养性的方法来顺应人们的欲望,逐步地引导他们。这金丹之术,大概就是为中等根性的人设计的方法,是脚踏实地的功夫,让他们对自身有把握,可以逐渐登上彼岸。唐僧一个人由渐悟的过程作为脚踏实地的榜样。借着取经的主旨,历经无数的魔难,引导到“凌云渡”、“独木桥”、“无底船”这些地方,让他超脱尘世,不需要怀疑和畏惧。那灵山的绝顶,其实就在自身之中,自然就能获得。

现在来阐明“凌云”、“独木”、“无底”的实际含义;大道平坦宽阔,像磨刀石、像箭一样笔直,哪里有“凌云”、“独木”、“无底”这样的景象呢?自从人的见识变得低俗阴暗,被物欲所障碍,那彼岸就变得高远,好像在云端之上一样,如果能够把一切都看作是尘埃,心胸开阔地超脱于物外,养成浩然之气,那么这浩然之气就能充满那凌云之渡;自从人肆意妄为毫无忌惮,在幽隐之处自我欺骗,自我反省时感到危险微妙,就像走在独木桥上一样,如果能够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么这慎独的精神就能在独木桥上来回行走。这难道不是真正脚踏实地实践的境界吗?然而这其中必然有其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靠抄袭模仿就能达到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而不是执着于一端就能做到的。只有“无底船”又是为了那“凌云”难渡、“独木”难行而设立的,之所以难渡难行,都是因为爱惜自身。所以想要渡过而爱惜自身,那么就必须要船,有船就必须要有船底。没有船底那就是溺亡自身,溺亡自身那还不如不渡不过,那又怎么能说是爱惜呢?人们不知道有船底其实是虚幻的,没有船底才是真实的。有船底的船,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船,它能让人渡河而不溺水,但人们或许因为害怕溺水而不使用这种船的情况也是有的;没有船底的船,是人们一次性使用的船,它会让人渡河时必定溺水,但人们或许因为害怕溺水而不使用这种船的情况肯定是没有的。现在试着拉住路上的行人问他说:“现在有一艘无底的船,你愿意乘坐它吗?”那人肯定会生气,说你不是愚蠢就是狂妄,却不知道他自己其实已经很快就乘坐了无底船而溺水了。再试着拉住路上的行人问他说:“现在有一艘无底的船,你乘坐它肯定不会溺水。”那人肯定会生气,说你不是诬陷就是欺诈,却不知道也有乘坐有底的船而溺水的情况。那么这无底之船,是每个人都必须乘坐而且不能轻视乘坐的。

人有了浩然之气但不能好好地涵养,有慎独之心但不能探究事物的原理,还没有到达“凌云”、“独木”的境界,这就是心猿还很强、意马还很劣,不可以乘船渡河。人如果能够好好地涵养浩然之气,慎独并且获得真知,已经到达了“凌云”、“独木”的境界,但还想要乘坐有底的船渡河,这就是心猿还没有成熟、意马还没有被驯服,也不可以乘船渡河询问渡河的方法。心猿必须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才能被称为成熟;意马必须把功力完全转化,才能被称为被驯服。“早晨听闻了大道,晚上死去也可以了。”大概是说如果没有听闻大道那就一定不能死,如果能够听闻大道那么死也可以。这里说“猿熟马驯方脱壳”,意思是如果不是心猿成熟、意马驯服,就不可以乘坐无底船。人们都知道无底船会溺亡自身,却不知道它不能溺亡心猿和意马;人们都知道无底船会溺亡自身而且肯定不能再起来,却不知道无底船不能溺亡已经被驯服成熟的心猿和意马而且肯定能起来而不会溺水。当人们乘坐无底船的时候,还以为船是有底的,确实感觉是有底的,但肯定会溺水而且肯定不能再起来却不知道;又看到别人乘坐无底船,就一定认为船是无底的而且肯定会溺水而且肯定不能再起来,确实没有起来。但不溺水而且肯定能起来却不知道。同样是无底船,而别人一定认为是有底的所以不会溺水;同样是无底船,却有溺水和不溺水的巨大差别,但别人一定认为都是溺水而没有差别。然而别人所说的有底其实就是无底,这里所说的无底其实就是有底。别人所说的有底,会让心猿和意马一起沉没;这里所说的无底,会把忧患和肉身一起免除。有底的是真实的吗?无底的是真实的吗?有底的是稳定的吗?无底的是稳定的吗?所以乘坐无底船而且既真实又稳定的,不是心猿成熟、意马驯服的人是做不到的;想要让心猿成熟、意马驯服,不是金丹的作用是做不到的。心猿的成熟,不是心的成熟,而是道体的圆融;意马的驯服,不是意的驯服,而是功力的完全转化。如果错误地认为心就是心猿、意就是意马,那就不是脚踏实地的功夫。篇章中“在假的境界而勉强下拜”的,不是心猿成熟、意马驯服;“到了真的境界而翻身下马”的,才是心猿成熟、意马驯服。

“道童接引”,这是金丹的灵性。“被观音哄骗”,其实不是哄骗,是看到唐僧能够循序渐进但不能顿悟。“沐浴”,是心猿成熟、意马驯服的验证。“昨天还衣衫褴褛,今天就光鲜亮丽”,这是金丹成就而超脱了尘世凡俗。“还没有登上云路,应当从本来的路行走”,这是说明如果舍弃修仙的本来道路就不能到达灵山,看到唐僧必须要通过循序渐进才能领悟。“云来云去,其实并没有踏在这个地方”,这是看到孙悟空能够顿悟而不是通过循序渐进。“就是从观宇的中堂穿出去,后门就是”,这是说有了作为之后就可以达到无为。“唐僧看到活水飞流,心里惊慌而指错了方向,孙悟空笑着说:‘没错。’指明大桥,要从桥上过,才能成就大道”,这是看到这个肉身还没有脱离尘世,危险仍然存在,必须涵养正气到无可涵养的地步,慎独到无可慎独的地步,然后才能成就大道,这正是真正脚踏实地实践的时候,找不到别的路,所以说:“正是路,正是路!”

“孙悟空走上桥,跑过来、跑过去”,这是上智之人的顿悟,心猿自然就成熟了。

唐僧说:“难!难!难!”八戒说:“滑!滑!滑!”这是中等根性的人所产生的怀疑和畏惧。如果想要驾云快速渡河,那就是走上了邪路而自我迷失,所以孙悟空急忙制止不容许,引导他们走上切实的正道。

脱壳之后,师徒之间相互不道谢,这又是施与和接受双方都有所得的旨意,是施法和施财的真正旨意。

但是世间上智之人少而中等根性的人多,没有人不害怕死亡但又不得不死,没有人不害怕登上无底船但又不得不上,大概广泛地来看既真实又稳定的,只有金丹之道。没有得到金丹,那么这个肉身就会有忧患,已经得到金丹,而这个肉身最终也会成为大道的忧患。虽然不上无底船,也未尝不可以,但不如上去那么超脱。吕祖游览擂鼓台,听黄龙机禅师说法。禅师知道他是仙人,就问他:“座下是什么人?”吕祖回答说:“云水道人。”禅师说:“云散水干了怎么办?”吕祖不能回答。禅师又说:“黄龙出现。”吕祖离开后,留下一首诗说:“弃却觚囊击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悔从前错用心。”这不是后悔对汞金的追求是错误的,而是后悔对汞金的执着而没有能够超脱转化。所以又有诗说:“布袋和尚上明州,策杖芒鞋任处游。饶你化身于万亿,一身还有一身愁。”这又是在超脱转化之中,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所以大佛上仙,有的像蝉脱壳一样离去,有的用火化而消失、有的只穿着一只鞋子向西归去,有的攀在树上表示修行,有的遭受灾害来偿债,他们的行迹各不相同,但总的都在于心猿成熟、意马驯服的时候。大概是深深明白形质是不可以长久存在的,而真灵是可以永远长存的。这接引祖师,所以才有“万动安然自在”的真正旨意。

“上船踏不住脚”,是临时害怕死亡的心理导致的。“一把扯起”,是平日金丹之道的作用,不是你,都是我。“上游漂下来一具死尸,大家都说‘是你,是你’”,不是我,都是你。到了这个地步,难道不值得庆贺吗?所谓的广大智慧、登上彼岸、无极至真的法门,哪里还有“凌云”、“独木”、“无底”这些景象可以看到呢?解脱了凡胎,功成行满;逍遥自在地在灵山的山顶,在如来的座下参拜;这才认识到如来的慈悲,一片心意,都寄托在这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经之内,总的来说都不外乎是那无字的真经。这真经是极其尊贵的,千万不要轻易地白手传经,以免导致风俗变得愚昧迷惑,诋毁、轻慢和窃取真经。用无字的真经度化上智之人,用有字的真经度化众生,佛祖分别传经,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什么不同呢?阿难先传无字的真经,不是欺骗,是担心人们轻慢亵渎;后来换成有字的真经五千零四十八卷,是得到金钵而传授金丹。大概无字的是顿法,有字的是渐法。顿法是无为,渐法是有为。由渐法到顿法,由有为到无为,都是真经,真经离不开无字的《河图》,有字的《周易》,所以说:“实在是三教的源流,要珍惜它!重视它!里面包含着成仙了道的奥妙,发明了万物变化的奇妙方法。”提出“共计一十四年,也就是五千零四十八日,还少八日,不符合藏数”。这真是奥妙的奇妙方法啊!从丹道视角来看,“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这一回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修行启示。

“猿熟”可看作是内心的“心猿”,即各种杂念、欲望和浮躁的情绪,经过漫长的取经过程(象征修行历练)已经被驯服、降伏,达到了一种成熟稳定的状态,不再肆意妄为。这代表着修行者通过对自我心念的觉察和修正,使内心的杂念得以平息,达到了初步的心神安宁。

“马驯”中的“马”常被视为代表着人的意志或行动力。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意志得到了磨练和规范,变得更加坚定和顺从,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修行之道)前进,而不会盲目冲动或偏离轨道。这意味着修行者的意志经过考验和锤炼,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修行目标。

“方脱壳”可以理解为摆脱了外在的束缚和尘世的纷扰,如同金蝉脱壳一般,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在丹道修行中,这象征着突破了身体和物质层面的局限,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

“功成行满见真如”中的“真如”在丹道中可理解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一种超越了一切表象、概念和二元对立的绝对存在。它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当修行者达到功成行满之时,便是摆脱了一切有为法的束缚,以一种纯净无染的心灵状态去体悟和契合这一宇宙本体。

在修行过程中,人们往往被世间的万象所迷惑,执着于各种表象和分别。然而,真如却是隐藏在这些表象之后的本质。只有当内心的猿猴被驯服,意志的骏马被驯化,以及挣脱了尘世的外壳之后,修行者才能够拨开迷雾,以一种空灵、澄澈的心境去触摸和感知真如的存在。这就像是从黑暗中走出,突然见到了无尽的光明;从喧嚣的尘世进入到了一片寂静的净土。

总体而言,这一回从丹道视角揭示了修行的渐进过程和最终目标,强调了通过对内心的修炼、意志的磨炼以及不断地积累功德,最终能够实现精神的超越和对真理的体悟,是对修行之路的一个高度总结和升华。它鼓励人们在修行中要坚持不懈,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以达到功成行满、见真如的圆满境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穿书怎么和我看的不一样!  年迈修仙传  从难民营走出的炼器师  徒儿,你无敌了,复活吧!  快穿逆袭:主神大人,轻轻宠!  宫太太,恭喜你上位!  盛宠金牌老婆  我家吸血鬼他晕血  汉末皇戚  网文修仙系统:我在七猫证道成仙!  高冷辅导员一脸娇羞是什么意思?  影后每天都想离婚[古穿今]  在名柯世界不停忙  天堂有个青年养老院  大日焚天经  陆先生,隐婚请低调  一本普通的规则怪谈  超级近身高手  我的死鬼老公还阳了  多子多福,我的子孙上万了  

热门小说推荐
乾隆继后我不配(清穿)

乾隆继后我不配(清穿)

2月11入v,届时万更加红包乌云波前脚从顺治废后剧组杀青,后脚就喜提了重孙的废后诏书。乾隆那拉氏,朕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留你妃位,望你自省己身,闭宫悔过。乌云波皇上说的是,继后之位,臣妾不配。转头,...

三个男人竟然想追我?

三个男人竟然想追我?

吴知蓝是一个坚持着两个信条的人。第一,她决不借钱给他人第二,第二,她坚决不给别人恋爱建议。因为,在大学时期,她却被卷入了一个朋友的恋爱故事,最终失去了朋友和平静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清晨醒来,吴知蓝惊讶地发现人们的头顶上浮着恋爱窗口栏口。这个窗口显示了男人们对她的好感,并且某些男人开始与她产生了暧昧的关系!于是,她需要在这些男人中选择一个。但是,令她震惊的是,在三个男人的恋爱窗口栏口中,她居然是!她感到难以置信,却也流露出一丝期待。是成为总裁和富二代的恋人?还是与发小明星陷入热恋?吴知蓝陷入了选...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